新闻  |   论坛  |   博客  |   在线研讨会
技多不压身,专注从0到1的研发工程师Maker
芯新 | 2023-09-06 09:18:48    阅读:114   发布文章

11月11-12日,大湾区国际创客峰会暨Maker Faire Shenzhen 2023即将携主题「创客今何在」重启回归,聚焦融入各行各业、拥抱产业创新的maker群体,展现创客一路走来的创新历程。

「创客今何在」主题采访


为了让社区更直观地了解依然活跃在创新创造领域的创客们的故事,我们特别发起了「创客今何在」主题采访,邀请了一波创客圈子里的老朋友接受特约采访看看这些见证了Maker Faire Shenzhen以及中国创客运动发展轨迹的创客们,在其一路走来的创新历程中,如何找到依旧前行的信念,拥抱产业创新。我们也希望这样一个个生动鲜活的maker群体的具像化演绎,可以给社区更多伙伴带来灵感与启发。

今天,给大家带来第九位接受「创客今何在」主题采访的硬核创客:张俊恒。从事嵌入式软硬件研发多年,先前参与和主导自动化、虚拟仿真、机器人等多个类型的项目。关注传感器和物联网技术应用长期专注机器人相关的技术,从底层的电机驱动到上层的运动规划和应用。目前就职于深圳一家聚焦生物材料(生物皮革、蛛丝蛋白)研发创业公司灵珠科技),担任创新实验室研发工程师一职,主要负责产品工艺流程所需的关键设备的原型研发。更多承担设备从0到1的个性化设计和定制化开发工作。

0到1研发工程师 张俊恒


以下是对这次「创客今何在」主题采访的问题:

01 您是在什么时候/什么契机之下成为创客的?


我16年从北京来到深圳,但应该在13-15年左右,国内已经有创客这种风潮了。记得当时也在报道上看过新车间和柴火的消息在北京中关村也有一个中关村创客(比较出名)。因为我当时的工作是研发工程师,软硬件都要接触,虽然title叫软件工程师,但常常需要硬件打交道。当时在北京上班的时候,我们的公司会研发一些创新设备,比如我们做过单兵作战设备和式计算机,也做过万跑步机等等。在这个过程中,其实一直都有接触硬件和硬件圈子,那时候算是一个入门吧。后面16年来了深圳之后,先通过社区活动了解到了柴火这个创客社区,当时柴火还在华侨城,因为活动认识了很多社区里面的maker,他们的背景都很多元,思想都很开放活跃,就觉得挺有意思的。但那个时候我还在公司任职,并没有特别深入参与到创客社区中去。


后面到了2017年,我自己决定创业的时候(在北京工作时北京的雾霾非常严重当时就想做一个便携的口罩搭档来改善口罩的佩戴体验),那时候了解到柴火的新空间搬到了设计公社,联系之后觉得这边很合适,有符合我可以动手做产品原型的设备工具,以及甚至可以交流创意想法的社区伙伴,所以就申请成为了柴火新空间非常早期的驻场会员。入驻柴火之后就开始做我的口罩项目,做了好几个版本,后来发现很难做到便携,因为当时的自己的技术能力有限,另一方面是我在跟社区的很多小伙伴交流之后突然发现,这个项目解决的需求可能并不是一个真实的痛点,可能只是解决很少部分人的在雾霾天佩戴口罩的糟糕体验,商业性不强。也许这个项目时间要是放在2020年,可能会有更大一部分人买单。所以后面就慢慢放弃了这个项目,但我跟社区的互动和交流却没有停下。


在柴火入驻期间,我还跟当时其他入驻的小伙伴一起组队参加了一个机器人比赛,我们当时3个人临时组队,一起想趁着比赛做一个导盲机器人(我当时出了这个项目idea)。因为项目时间很短,我们只拿到了第6-7名的名次,但这次比赛我自己觉得是我真正以创客的形式,在这个圈子里面有了更加深入的参与的一个契机:就是你有一个点子,你把它做出来。


我觉得这个就是创客跟其他人群很不一样的地方,有了一个创意之后,创客是真的会把他实现落地的人。在实现创造的过程中,就是一个学习的过程,而学习也会成为灵感的源泉,通过推敲、斟酌和创造,将自己的想法变为现实作品,不一定要原创,关键在于养成个人动手创作的习惯,这就是我理解的maker。


我认为创客起步阶段不要害怕复制,因为任何技艺都是从临摹和复制开始的。想一想练字和学画的时候要临摹,学习乐器的时候也要先练习名人名曲。但是一定要尊重别人的创意,你在别人的基础上开发的时候一定要做一个说明。很多创客会无偿的将自己的作品制作的详细步骤分享在各种网站上,这也客观上促进了创客文化的兴盛。毕竟众人拾柴火焰高,每个人的一点点改进都会成为做出一件更完美创作的基础。



2017年在柴火参加木工工作坊

02 可以分享一下您的创新历程吗


随后在柴火也和另外几个团队以项目合作的形式,参与了几个不同项目的创作,比如那个可以互动的宠物灯,合成生物实验箱。大部分项目都是项目原型的验证,当然这几个项目有一些后面真的走向了市场,有一些上了众筹,现在想想,这段经历也非常有意义。


那个时候,在受到环境影响的同时,我自己也希望借创客文化氛围的推动专注于自己的创作,并锻炼技术能力。与他人交流后,发现自己对产品的看法有所改变,从最初注重创作的专业性、创作背后的技术水平和难度转变为关注创作背后的需求、思考和趣味性以及制造一件产品方方面面的不被关注的技术细节在这个过程中,正向的自我激励和创作动力至关重要,同时有些人注重作品的趣味性,而有些人则重将其简单实现。这是一个充满挑战性的过程。


我觉得这个过程很重要,我们虽然在大学会学习很多技能,但基本走出大学校门的时候,我们大部分人是缺乏这种把技能落地的能力。但只有经历了这个创造的过程之后,我们才可以知道自己的技能短板,能够不断学习,不断补短,也才能脱离掉自己技术能力单一性和看待世界的片面性


我特别印象深刻的一个案例是在柴火入驻的时候,当时还有一位尼泊尔的maker,他在做一个垂直起降的无人机项目。以我当时对他个人技能以及这个项目难度的了解,我一开始的判断是觉得这个项目特别难实现,有很多技术壁垒。可是这个maker他就坚持去动手实验,改无人机的外形结构,研究代码。后面有一天晚上,我们几个在设计公社的草坪上试飞,结果那个无人机真的实现了垂直起降,整个过程可能也就持续了十几二十秒的样子,但看着那个无人机在空中飞翔的时候,我很激动,我觉得这就是动手实践的力量,超乎想象的。


在柴火全力搞创作的时候,我给自己定了1-2年的时间,让自己沉浸式地参与到各种项目的落地上,从实践中找到自己要学习的方向和技能。时间到了之后,我也先后加入了多家科技硬件公司,一边持续积累开发经验,一边补齐自己的技能短板。



在柴火参加激光切割工作坊

03 您与大湾区国际创客峰会暨Maker Faire Shenzhen的故事分享,您觉得Maker Faire Shenzhen最大的价值是什么


最早参与MFSZ应该是2016年,我当时的公司是做管道机器人的有参展,那时候我刚好自己做一个遥控的机器人,上面带个机械臂的。那个时候有一起到现场,但印象不是太深刻了。后面是2017年,我在柴火就有了更多接触,参加了MFSZ17,看到了更多有趣且震撼的项目,比如子平的大型八足机械坐骑(让王牌特工来告诉你,一个特工最应该有的装备是什么)。我跟他聊了很久,他的结构能力超级厉害,超有创意有想法,他这些天马行空的项目让我非常震撼。后面两届也是大多以观众或者联合展商的形式参与,但我总觉得有这样一个平台,看到这么多人聚在一起,展示自己所做的项目和创意,分享交流经验,我觉得这里可以发现很多新奇的创意、有用的行业知识。当然有一部分人每年基本都是展示同一个项目,但如果你仔细去了解,你会发现这个项目里面还是有一些新的动态和新的东西。可以一直持续完善一个项目,这样的精神本身就很值得鼓励。



参加2017年柴火组织的电弧焊工作坊,给当年MFSZ的巨型makey装置贡献了一些力量

04 您对今年大湾区国际创客峰会暨Maker Faire Shenzhen的展望;


MFSZ一直是我的年度社交平台,今年希望见见老朋友,能找到一些新朋友,能见到一些有意思的作品。最后,我也希望我自己也能有些作品,如果可以在这个平台参与到其他人的项目、或者找到一些新方向,那就更好了。




通过张俊恒的分享可以看到他强大的学习力、高效的执行力、明确的目标规划,有此等能力,何愁“大业”不成。对于广大Maker来说,经历了这个创造的过程之后,我们可以知晓自己的技能短板,通过不断学习,不断补短,帮助我们脱离掉自己技术能力单一性和看待世界的片面性。

如果你想在中国最大的创客创新盛典上露头脚,展示你这些年不断精进的创新方案和助力产业创新的故事,结交志同道合的真maker,探讨前沿技术在各行各业中的具体应用,欢迎扫下方二维码报名~



*博客内容为网友个人发布,仅代表博主个人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工作人员删除。

参与讨论
登录后参与讨论
推荐文章
最近访客